在毛笔与宣纸触及间所传出擦擦声的伴随下,在皴、擦、点、染长短不同的线条中,在大泼墨与晕染的传递下而造成不同意境不同感官刺激中,一幅幅成功与失败的画作已不知不觉陪我进入到宁静的夜晚,也进入到自己所理想的创作状态之中。习惯在黑夜工作的我,完全出于想让自己从喧嚣的状态中沉静下来,让思绪更集中些,实际上这一状态已是我在水墨山水创作中的一种良好工作状态,这种状态调整的好坏很有可能影响到自己在绘画语言上的表述,作品的成败。
山水画由山石、溪水、树木、屋宇等符号所组成,而一座座雄山峻岭,巍峨磐石又是靠无数不规则的小石块所组成,丛树又是由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杂树所组成,溪水又是靠由山上流下的瀑布和山泉所形成。对一个山水画家而言如何从这些常见的构件中展现出自己独特表达视角,平中见奇打动人心的作品来?这就需要画家在创作之前有一种良好的创作状态,除对真山真水有特别的挚爱和景与情的沟通、对话外,还需通过水、墨、色的交融完成一次从身心到画面的显像的轨迹。
想要在山水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语言,笔墨程式,必须得养成对生活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行,而这种积累又容不得半点投机,需要进行实实在在的体验、体悟、和感受,但这种积累往往被人所忽视,用时才方觉胸中所积累的语言不够,所想表达的内容无法实现。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细节,结构、质感、功能及其使用方法,在体验生活时常常被忽视,殊不知这些往往会在自己的创作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不去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表现出来就有很多的笑柄。
画山水最让我激动的还是那大气磅礴的黄土高原和那无垠的沟壑、错落的山峁和变化无穷的窑洞及淳朴的民情,这些景象每时每刻都无不强烈地拂映在我的眼帘,痛苦的只是无法用一种最恰当的语言和笔墨形式表达出来。以前只是运用写实手法将生活中的原形照搬到画面中去组合,而忽视了对意趣的传述,笔墨也显单薄。通过反复比较和观察,深感还需从骨子里重新去认识去挖掘去思考,重新在生活中体验,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记得有一次是在雨后的初晴,开车往秦岭深处行进,远观高山满目尽是那些依附在山周围自由游动和伸着懒腰的浮云,煞是壮观,这些自由的白云沿着山腰或山顶盘旋着尽情而欢快,忽东忽西的,让人捉摸不透。云缠着山在阳光的照射下,崇山峻岭都变得非常的剔透,似乎将人带入一种梦幻般的飘渺之中,引起许多遐思,静观此景,创作冲动顿生。表现方式渐已形成,这真是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冲动,这些灵感的获得正是自己身心灵体验的所得,正是自己在创作中所需要和追寻的创作灵感,这些感受往往都是最真实、最珍贵和最自然的。
若想得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就必须将自己融入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中有趣的景象,勤思考,多写生,当有了这样的储备,才有可能自如地去表现生活,再现生活,才可能在现有的笔墨程式中寻找出新的更符合更贴切自己真情实感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技法,在案头上去寻一时的雕虫小技,不如到生活中去感受笔墨,在自然中去升华,去寻找,观察生活中的笔墨,当有了强烈感受之后再将笔与墨进行新的构筑,才能再进入到一种斩新的创作状态之中。这时所表现的作品也许就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画面也会趋于更加宁静致远,对画面语言的把握也更会有新的认知。
中国山水画最讲意趣,画面中所表达出的意境会带给人们有种可居、可游的美好享受。情景的设计和气氛渲染都在调动着观者的情绪甚至联想,季节的变化会影响着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自然(当然也包括人类),这种自然的微妙变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考量画家对自然的态度,甚至情感,四时的物种变化会带给人们在不同心情上的改变,所以,在锻炼技法的同时观察生活、感受自然,“技由生活出,技在自然产”,这样得到的表现方法才更加真实和贴切。探索之时还必须多向传统学习,向山水画大师们学习,那里有他们总结和创造出成熟的表现图示,这些图示足以让我们学已致用,他们的风骨及对自然的态度、情感,对生活的把握理解和再现过程都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源泉。观其意境、习其章法、体会其氛围的渲染和主题营造,通过眼、心、手的训练和培养之后,肯定会让自己的创作思维有所启发和触动。同时也可尝试在创作过程中换一种思维的方式,变一种创作的状态去重新组合重新表现,探寻到一种能恰当运用在自己作品中最恰当的艺术表现语汇。
想创作出自己独立的笔墨语言,谈何容易,它不是人人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一个高点,它需要画家穷尽毕生心血,也包含着画家的才情、天赋、悟性、修养及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笔墨先天的敏感性。技法在创作中只是一种形式,它在画面中只是在为强化主题服务,最终传达给观众打动人心的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表面华丽的肌理。那些极具生活气息,那些将大与小,干与湿,粗与细,焦与淡等每一对矛盾体有机结合又高度凝练成的一种天然和谐,那些既生动又干练的统一体画面才是优秀山水画作品中最珍贵的。
创作时的心态对作品气息的显象极为珍贵,保持一颗平和而纯净的心,对后来的创作及对世界的认知上都会有一定的提升,“画到生时是熟时”。画面中的留白并不是代表没有,画的多更不是在说明自己用心,恰倒好处最难。满而空灵、空而不散更难。心态的调整需要修炼,需要时间去培养,有了意识不去追求不可怕,怕的是连自己作品的格调,俗与雅都分不清楚之时就更可怕了。画面中如能真正彰显出自己创作中的心态、追求、格调,确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实践,去摸索,去锤炼,去寻找属于表达自我心境的语言和符号。博格斯在《艺术判断》中说道:“艺术就是在这尚未表现的关系中找到一个进来填补的缝隙,将之填满并赋予他以鲜明的特色。”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